close

1573870128-892521128_n.jpg

 

東京上野公園西鄉隆盛雕像,附近正好是對立面的彰義隊墓園,想利用這張圖來談一下歷史教訓以及歷史的重要性。

 

稍微梳理一下歷史,在19世紀開始,日本面臨著列強國家如俄國、英國、美國等國家的叩關。當時逐漸有了開國與持續海禁、攘夷的思想。當時主政的幕府眼見鄰居清國在鴉片戰爭的慘敗,於是決定放低姿態,遂有了培里開港,致使外國勢力更加地介入日本局勢。這個舉措導致九州、四國等地區的年輕人不滿,逐漸形成尊王攘夷的思想,開始倒幕行動,行為類似於現今的覺醒青年,試圖完全消滅幕府。

 

值得一提的是,幕府的中級武士(旗本),其實當時已有翻譯外國憲法的著作,所以將幕府視為閉鎖、昏聵不堪的政權很不妥當,且有聘用外國顧問以及建設新式軍隊,這些舉措證明幕府對於外國的叩關是有警覺與調整的。

 

回歸倒幕部分。當時有一位年輕人坂本龍馬斡旋下,長州(毛利元就的後代)與薩摩(島津義弘的後代)兩藩放下幕末的仇恨(簡單來說是兩家爭奪話語權,長州敗北,死傷慘重,為禁門之變)。長州得以解決因先前政爭導致的幕府總體討伐(四境戰爭);而薩摩正式脫離佐幕派,與長州同陣線,與之對立的幕府此時抱持著公(天皇)武(幕府)合體政府的想法。

 

在長州、薩摩等邊境年輕人的努力下,逐步建構新政府,以天皇為首。薩摩志士之一的西鄉隆盛主持下,在江戶城製造事端,挑釁幕府。導致幕府的不滿,在京都一帶的幕府部隊決定向天皇控訴,但中間被薩摩、長州等倒幕派阻攔,爆發戰爭(鳥羽、伏見之戰),打響戊辰戰爭。幕府方敗北,而原本不太表態的天皇側(公家)終於宣示討伐幕府,這些倒幕派直接成為新政府部隊,東征幕府。

 

在東征的過程,新政府軍攻打佐幕的藩國,在幕府降伏、江戶城開城後,在上野公園一帶的幕府部隊-彰義隊仍然抵抗。戰勝後,新政府軍還攻打保持中立的諸侯,這行為逼迫東北大部分藩國聯合轉向佐幕。使得戊辰戰爭延長,導致更多死傷。

 

而不論是中立的或是反抗倒幕一方,活下來的不是被下令自盡,就是被禁足,甚至有的被流放到窮困貧脊的下北半島(今陸奧市),很多佐幕的凍死、餓死。而死亡的通常都是集中一地焚燒處理,草草埋葬,卻沒有供奉於靖國神社。更值得批判的是,新政府的教科書與輿論有長時間都將佐幕派、中立派醜化,加深了佐幕派後代的怨恨(尤其是會津)。

 

以至於即使到了當代,當荻市(長州)代表當時無奈地說出「再怎麼說,那場戰爭已經過去 120 年(時為 1986 年)了」時,會津若松市的代表仍悍然回道:「才 120 年而已,還有另一個 120 年沒結束呢!」

 

這段歷史進程其實警惕著後世,作為人要寬容處世,不要以為消滅敵人就能夠解決一切,有時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怨恨,難以化解。

 

礙於篇幅,無法完整詮釋幕末史。關於幕末的歷史進程,詳細內容可參考下列書目。

參考資料:

洪維揚,《幕末:日本近代化的黎明前》,遠足文化,2018

鄭祖威,《幕末長州》,遠足文化,2019

洪維揚,《戊辰戰爭:還原被隱藏的真相》,遠足文化,201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歷史 以史為鏡 幕末
    全站熱搜

    AllenLinH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