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提醒大家,畫像人物如果是往右邊看,通常是死後才繪製的畫像,這是基於宗教緣故,為當時不成文的規定。因此多半是根據自身想像或是回憶繪製的,與真實的樣貌會有出入。

 

生平紀錄

石田三成原名石田三也,早年的三成因三獻茶而成為秀吉的臣屬,不過這段故事並沒有直接史料得以證明。三成本人第一次出現在史料上是賤岳之戰左右,此後在秀吉四處征伐的過程中擔任要角(奉行、軍監等職務),主掌戰爭物資流通等任務。

 

作為豐臣政權統一前夕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三成自然沒有缺席,派遣往忍城擔任攻城軍的軍監,布置水攻設施,但久攻不下甚至導致豐臣軍損失不小。這也導致後世對於三成的戰爭的評價多半不高,甚至認為三成只是文臣,而非武士。甚至在小說中,福島正則等武將鄙視三成的作戰能力,認為忍城的敗戰是基於三成不知兵。但攻打忍城不力,肇因於秀吉的指令,三成只是軍監,監督戰爭過程、彙報秀吉戰況

 

統一後的豐臣政權,秀長、千利休、秀次三人主宰政務,秀長的病逝、秀次事件、千利休失勢等事件導致三成等得以執掌豐臣政權,同時妹婿福原直高等擔任軍監,向秀吉稟報朝鮮諸將參戰不力,但包庇毛利軍等部隊的失策,導致部分武將遭到懲罰,積下日後衝突的遠因,被懲罰的諸將於是將怨氣轉向親戚石田三成以及主掌壬臣丁酉戰爭(萬曆朝鮮戰爭)的奉行眾。(壬辰丁酉戰爭是學界的用詞,比較正式與中性)

 

秀吉死後,政權不穩,三成等奉行眾先與毛利結黨,期盼能壓制德川家康,先前受到處罰的諸將傾向家康,導致政治危機。前田利家的病逝,讓七將首先展開武力行動,試圖向三成討公道。在家康的調解下,三成下野到居城謹慎(閉門思過),遠離政治中心,也就是說三成在七將事件後,在政治上失勢,是當時奉行眾少數遭懲罰的官員。

 

六月,由於上杉嚴重違例,身為大老的家康下達政令以豐臣軍名義集結諸大名征討上杉,導致京坂空虛,三奉行擔心政局不穩,寫信要求毛利前來穩住政局,毛利軍的進駐成為日後關原戰爭的關鍵,秀元開大軍到大阪,盡數驅逐德川家臣,迫使三奉行加入其行列,失勢的三成也加入當中。豐臣西軍正式成型。三奉行、毛利輝元發布《內府違規諸條》宣傳征討家康的正當性,號召各地大名加入。

 

家康得知京坂有變後,傳遞消息請諸將西進,福島等部隊急進美濃,極快的攻克西軍在美濃的據點,甚至擊潰岐阜守軍,家康遂動身全速前往美濃。西軍這邊得知家康前來後軍心大亂,大垣城也不利於大軍鎮守,迫使西軍往關原移動,東軍則從東面趕來,西軍因此潰敗,三成逃亡。

 

在近江伊吹山一帶遭到同鄉田中吉政逮捕,農曆101日在京都六條河原遭到處斬,在處刑前留下「築摩江や 蘆間に燈す かがり火と ともに消えゆく 我が身なりけり」的辭世句。

 

人物評價

有關三成的書信並不多,可能因為關原之戰的敗北,政治不正確的因素,書信消失大半。從現存為數不多的書信中能發現他思緒縝密、用詞精簡,與上杉景勝、大谷吉繼、小西行長等武將有政務交流,同時一生當中沒有更動過簽名,從側面來看,是一位規矩、做事一板一眼、注重效率的臣子,因此可以說,「能吏」的評語用在三成身上確實合適。

三成花押

 

江戶時代以降多以愚忠、圖謀不軌、社交障礙的評價批評三成,實際上三成也沒有與諸將留下私下交流的書信,但在三成下野後,毛利輝元曾在信中表示同情,也有人替他奔走,更在三成伏法後,有僧人因三成之死拒絕與東軍諸將交流、辦法事。而在豐臣東軍攻克佐和山城後,也沒有發現城內有任何黃金。根據其個性應該是散盡家財,不惜一戰。

 

因此,可以推測三成確實為了豐臣政權的存續做出完全的努力,十分可惜最後無法實現其願望。

arrow
arrow

    AllenLinH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