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幕末長州.jpg

 

《幕末長州》一書

作者:鄭祖威先生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時間:20194

 

摘要

長州藩毛利家在日本中、近代史佔據極重要的地位,自戰國中期以降,能影響日本地區政局的勢力。但華語世界並沒有介紹長州藩的專書,鄭祖威先生有鑑於此,根據自己研究毛利家長達二十年的時間,決心執筆完成此鉅作,《幕末長州》因此誕生。(封面左側為伊藤博文;右側為桂小五郎)

 

在閱讀本書前,筆者一度以為會從幕末前夕開始撰寫,但當翻開第一章才發覺是從山口地區的地形、氣候談起,接著是毛利家始祖─大江廣元與毛利家的興盛期(元就、輝元時代),乃至於關原之戰的挫敗、戰後大幅減封。

 

減封後,長州藩的首府為萩城,是經過已退隱的前領主毛利輝元與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兩邊互相算計下最後定奪的新首府。而參勤交代、家臣團並未大幅裁員、分配支藩領地、新城普請(建設新城)、六國返祖問題(舊領收成交還)等這類因素,使得長州藩同米澤藩一般,亟需更多的歲入收成與節儉開支,但往往收入趕不上支出,於是抽取家臣部分薪資,開始了各階段的改革,但江戶時代,長州藩的財政以艱困二字形容不為過。

 

那麼,究竟這個「半死不活」的長州藩是如何在幕末逆轉局勢,一躍成為四雄藩之一乃至於倒幕主力呢?培里黑船、吉田松陰絕對是關鍵,前者刺激後者,後者在松下村塾中教育出一批日後維新志士的骨幹高杉晉作(奇兵隊的創立者)、山縣有朋(陸軍元帥大將)、伊藤博文(馬關條約簽訂者之一)、木戶孝允(桂小五郎)

 

即使思想先進,但在實踐「尊王攘夷」的過程中,長州出身的志士往往失控,多次以暴力爭奪話語權,也逐漸促使了其他藩與幕府、天皇的強烈不滿,在禁門之變失利,換來的是「朝敵」的名聲,甚至因為先前的攘夷行動,外國諸國組成聯合艦隊入侵,大舉破壞藩內軍備。在如此艱困的時期,高杉晉作著手交涉,降低藩的損失,將賠款對象轉移給幕府。而高杉後來也發動政變,獲得藩內最大發言權,在四境戰爭中以寡擊眾,大幅推動倒幕的進程。

 

(後續的部分請詳看原著)

心得

筆者曾在大學課堂中聽聞老師提及「讀史的關鍵,並非是大事年表,而在於如何將各個歷史事件之間尋其脈絡,透過史學方法多元分析歷史進程。」歷史與地理從來都是息息相關,而非獨立關係,開頭作者就很好的掌握這個原則,也以簡介的方式帶讀者了解毛利家在幕末前的「前世」。

 

而書中不單只有史料堆砌,而包含了一些迷思辯證,如「三矢之訓」、「不能抱持競逐天下之心」、「今年是時候嗎?時候尚早。」即使作者非歷史本科出身,卻是以正規的史學方法分析這類記載,也有許多圖表、照片引領讀者更深入了解長州藩。

 

最後,不以勝者為唯一史觀,不以翻案為唯一宗旨,何以脫離赤字、逆轉困境絕對是現代讀者值得學習、借鏡的部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AllenLinH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