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長公記.jpg

信長公記(圖源:http://dl.ndl.go.jp/ 國立國會圖書館)

 

一、重申、補充研究方法與原則

1.距離/相隔該事件時代越久的紀載,需要謹慎分析。

由於多為口傳或是根據前人記載加以改寫(有可能沒有),以軍紀物為例,多半為後代根據老將記載,而人的習性多半隱惡揚善,因此多半有大部分謬誤,這問題包含戰地陣圖與對當事人的評價。

 

2.重視地理發展史

以越後為例,越後北方為揚北眾,曾經有被問過何以上杉氏大多難以控制該地區,後來前輩提醒當時阿賀野川為天險(希望當時沒記錯),有水患所以難以橫渡。所以如果要更進一步研究可以參考當代地理。

關東地區也是很好的例子,未來如果有機會會再試著闡述。

 

3.石高制是萬靈丹?

在大阪之陣前,並不能完全以石高制計算,可能會有超徵或短少的現象,而最知名的關原之戰亦然,試想剛結束萬曆朝鮮戰役,各大名領內疲弊(尤其是西軍)且須預留領內守軍駐守,所以這也很好的解釋為何關原之戰維持的時間僅有一日。

 

當然,以西軍為稱呼並不準確,當時東西軍同屬豐臣軍,東西軍只是後世方便理解而產生的名詞,關原之戰本身即是豐臣政權的內戰

 

4.不應以現在評價過去

常見社會大眾以現在所收集的資料與事後發生的事件對於當時發生的事情評價。以後北條的敗亡為例,很多人都認為後北條的失敗原因在於會議開太多、輕視對手豐臣政權的實力、高估小田原城的防衛能力,因此斷然與豐臣軍開戰,後北條馬鹿等評價口耳相傳。

 

若輔以部分史學方法重評價此事件,首先,小田原城已阻擋了先前上杉氏聯軍與武田氏聯軍,因此讓後北條認為同樣能以籠城抗衡;其次,後北條真的是高估自身實力,貿然與豐臣搏鬥嗎?從書信紀錄來看,後北條實則做出兩面手段,一方面尋求和解、另一方面準備戰鬥,這方面紀錄請見友站日本史專欄〈重來!再說!北條氏政429年的冤屈有誰知?〉一文

P.S.越後的部分是來自最上中務大輔義家的整理,這裡嘗試以自身的論述闡述,原本的詳細內容已忘了。

 

二、小說、正史的區別

關原之戰.jpg

關原之戰一書

 

剛入門日本戰國史的朋友,千萬不要把小說當專書看

以對岸的三國史為例,只要具有一些專業訓練的人都知道《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兩者間的史學價值與史學專業程度的差異。《三國志》是二十四史正史的其中一部。

 

因此劇情精彩不代表史實就是如此,七將襲擊事件、東軍將領受刺激急進美濃歧阜城就是如此。只要我們透過史料就能發現這類事件的真實度不高。

 

三、歷史敘述與歷史解釋

歷史敘述/敘事是針對一切的歷史事件做出敘述,不會對於歷史事件加入太多個人主觀看法;歷史解釋則多帶有個人評價與邏輯整理因果關係,多帶有主觀意識。

以武田勝賴為例,西元1582年在天目山上戰敗身亡,其敗亡原因在於家臣離心離德、御下能力不足、修建新府城的勞民傷財。先不論是否正確,「西元1582年在天目山上戰敗身亡」為歷史敘述;「敗亡原因在於」為歷史解釋。

 

四、直接史料(:書信、信長公記)的價值

毛利元就書信.jpg

毛利元就的書信(圖源:西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

 

直接史料,又稱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是指未經中間人修改、省略、轉寫的,而直接史料包含大名之間的書信、《信長公記》這類紀錄都能被歸類為一手史料,由當事人親身經歷所留下的紀錄,而這類紀錄相隔事件發生的時間距離不遠,所以較難有記錯或是事後再認識(可能因為相隔時間一長,被中途發生的事件所影響對該事的解讀與紀錄),所以研究日本戰國史從書信或《信長公記》開始基本上問題不大

 

礙於史學浩瀚,因此僅能整理部分基本方法,若有遺漏,歡迎補充,日後亦有相關文章陸續發布。

arrow
arrow

    AllenLinH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