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遠足文化
主談者:鄭祖威先生-《幕末長州》作者、洪維揚老師-《幕末:近代化的黎明前夕》作者
講座大綱
長州藩毛利家在日本中、近代史佔據極重要的地位,自戰國中期以降,能影響日本地區政局的勢力。但華語世界並沒有介紹長州藩的專書,鄭祖威先生有鑑於此,根據自己研究毛利家長達二十年的時間,決心執筆完成此鉅作,《幕末長州》因此誕生。(封面左側為伊藤博文;右側為桂小五郎)
談及幕末,尤以長州為焦點,不可不提的是吉田松陰,綜觀吉田一生並無立下赫赫功業,年未而立而身死,然而在其叔叔開創的松下村塾(類似補習班)孕育一批青年,而這些青年絕大多數都成為日後維新政府的骨幹,因此,吉田松陰對於新政府的執政有功,甚至開創新的時代。日後赫赫有名的高杉晉作(奇兵隊的創立者)、山縣有朋(陸軍元帥大將)、伊藤博文(馬關條約簽訂者之一)、木戶孝允(桂小五郎)都是松下村塾的學生。
鄭祖威老師主談長州(中)、洪維揚老師主談薩摩(右)(圖責:小編十尾)
吉田思想中一則為一君萬民,即一個天皇-子民,天皇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餘包含幕府將軍、官員與平民等皆為平等、平起平坐,所有人必須無條件服從天皇,將軍等僅為工作職位,天皇為唯一一國之主。然而日後明治政府已然改變,政府官員決定一切,但還是要尊重天皇。
德富蘇峰
也因此有了日後民主運動的發展,其中德富蘇峰等人以吉田松陰為精神領袖,反抗薩摩、長州主持的新政府,並且盛讚吉田「日本男兒好榜樣」與「革命家」,日俄戰爭後改稱為「忠君愛國之人」,因此可以看出,其形象隨時間改變。
松下村塾(開創新時代的要地,圖源:TripAdvisor)
那麼,這些倒幕志士是如何認識、連絡的呢?藩士們因參勤交代政策申請前往江戶,在江戶的時光當中,學習劍術,這個機會給予不同藩的武士們認識、交流的機會,回歸諸藩後以書信互相聯絡。最終在倒幕志士的運作下,大政奉還、進入新政府時代。
在新政府時代,給予後人有個誤解為海軍薩摩、陸軍長州,這個說法是否正確?軍部初立後,新政府深感不足,將軍部重劃為陸軍與海軍部。海軍確實自始都由薩摩藩出身掌握,包含人事權與最高統帥;陸軍分為兩部分,陸軍大將多數為長州藩出身,但並未全數,另一部分,長州藩僅掌握步兵,騎兵隊尚未出現、砲兵則由非長州藩出身掌握,所以陸軍長州並不太洽當。
最後,不以勝者為唯一史觀,薩長史觀在近年日本研究已有修正,更多的是對於薩長史觀的批判、幕府的重新評價,以旗本為例,早於1860年左右已記錄外國憲法,當時長州藩仍以攘夷為主,因此幕府並沒有如此昏聵。
結語
從講座中可以看出,成書需要長時間的熱情與研究,或許講座中作者有生澀,但已然優秀,輔以洪維揚老師的論述與主持人的協助,對於《幕末長州》一書有很完好的介紹。而上述摘要部分,由於身兼拍攝,因此無法完整記錄,恐有遺漏與錯誤,因此更多內容請詳見《幕末長州》與《幕末:近代化的黎明前夕》。
《幕末:近代化的黎明前夕》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