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篠之戰後,武田在西方基本轉為守勢。

織田信長派遣嫡長子織田信忠出兵攻打岩村城,試圖收復東美濃,最終使岩村城守將秋山信友開城投降。

在這樣的局勢下,原本與德川聯手的上杉氏產生變化。

Uesugi_Kenshin.jpg

上杉謙信(1530~1578)

與此同時,針對信長的包圍網再度形成。

上杉軍往能登、加賀一帶進行攻略。

與織田軍正面衝突,即是手取川之戰(關於這場戰役疑問很多,之後會出專題討論)

雙方在北陸戰場陷入僵持,隨後謙信返回關東。

v2-dde7651a6e8c23a155c6cbaa109c583c_1200x500.jpg

1577.jpg

(1577年戰國地圖,參考用)

西方毛利氏為支援本願寺眾(位於今日的大阪一帶),毛利水軍東向與織田水軍首次交戰,史稱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

織田水軍慘遭敗績,本願寺得以持續得到運補。

 

近畿叛亂

Hisamiti.jpg

松永久秀(1510~1577)

下載 (3).jpg

荒木村重(1535~1586)

這段期間近畿接連發生兩次動亂,首先是松永久秀因其宿敵筒井順慶被信長授與大和守護之職引發久秀的叛意,而上杉軍的西征使松永久秀在居城信貴山城舉叛旗。

最終在筒井等的圍攻下自盡身亡。

相較於松永久秀,荒木村重的叛變原因至今不明(有一說是家臣私通本願寺,使村重不安,故叛變)。

在一年多的圍攻下,村重逃離居城有岡城,其餘家屬與部眾慘遭屠戮。

 

中國征伐

把時間往前推一點,焦點轉移至中國地區。

這段期間中國地方的豪族投向織田氏(如別所氏等)羽柴秀吉受命西征,支援再興的尼子氏。

尼子氏得以再興。

4d13936750198e45222b78adb521.jpg

山中幸盛(尼子家再興的功臣,1545~1578)

然而別所氏的叛離必須處理,本身兵力不足以支援尼子氏。

趁此機會,毛利氏將尼子氏消滅。

 

與本願寺的和解

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織田水軍試圖切斷毛利向本願寺的補給線。

毛利水軍遭到前所未有的失敗,據傳聞織田水軍配備全新打造的鐵甲船,使毛利水軍的優勢不再現。

致使本願寺無力對抗織田軍,最終在朝廷介入下於兩年後和解,本願寺顯如同意退出,前往紀伊,結束十年的石山合戰。

戰役結束後,信長指責許多宿將征討不力如佐久間信盛父子,將其流放至高野山,隨後林秀貞、安藤守就等也以曾經謀反等理由遭到流放。

656051.jpg

(信長時代後期各軍團,參考圖,來源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3867/topic/88553813/1)

這段期間各路軍團逐漸成形。

北陸的柴田勝家早於1577年對抗上杉氏,在手取川戰役後,家督謙信病逝(據傳聞是中風),在沒有留下遺囑的情況下,爆發御館之亂,繼承人之爭使上杉家無力繼續進攻。

北陸軍因此由守轉攻,蠶食越中地區,逐步進逼越後。

同時中國地區的局勢逐漸明朗化,別所氏在三木合戰失敗、自盡,持續西征,最遠處達到備中(1582年備中高松城之戰勝利)。

針對這段時間,部分史料紀載明智光秀的領地遭到沒收。

但沒有當代的史料作為證據(https://www.ptt.cc/bbs/WarringState/M.1500296637.A.79F.html)

 

東路則較晚成形(1582年),甲州征伐,以嫡長子織田信忠為首,聯合與武田家交惡的後北條氏與盟友德川氏,多方侵略。

武田家不少家臣與豪族眼見織田軍勢大,倒向織田軍,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即全面征服武田領,武田一門滅亡。

TAKEDA-1024x603.jpg

(武田勝賴最後的身影)

同一年,由於四國問題,長宗我部元親有統一四國的態勢,而與之敵對的十河存保向信長尋求支援。

使原先信長-元親之間的友好關係產生變化,並且下令組織四國方面軍,

由三子信孝與重臣丹羽長秀等渡海征服四國。

這項決定使原先主導四國事務的明智光秀大受打擊(明智光秀的重臣齋藤利三與元親有親戚關係),也為之後的行為埋下伏筆。

d2792426.jpg

明智光秀(1528~1582)

1582年4月,朝廷向信長詢問信長的意向。

正親町天皇希望信長接受太政大臣、關白或征夷大將軍其中一職。

但信長並未接受任一職務(根據推測信長應該想打造一個公武合一的政權,但僅是推測,真實原因不明)

1484141148-441872754_n.jpg

本能寺之變

1582年5月,德川家康在甲州征罰後獲得駿河一國,故前往安土城答謝。

信長收到中國戰事告急需要增援,遂解除明智光秀的接待職務,派往支援秀吉軍。

同年6月,原派遣支援秀吉的光秀軍突然轉向,襲擊信長與嫡長子信忠,史稱本能寺之變,

關於這場政變的原因與分析,詳見胡站長的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

 

這場政變對日本戰國投下震撼彈(至少對於本州與四國是如此)。

各地局面產生大變化,日本統一之路究竟能否延續或是停滯呢,

有待下回解說。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AllenLinH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