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在近畿局勢逐步由信長掌控之際,其他地區的政局也逐步透過外交、軍事手段產生劇烈變化。

毛利1.jpg

1550年代後期,中國地區的毛利氏、北九州的大友氏相約瓜分大內氏的領地(毛利的防、長經略)。

在雙方都併吞大內家、共同利益消失後,雙方關係交惡。

毛利元就大舉策動大友領內部分不滿的領主或是被征服的豪族,多次與大友氏交戰。

最初在大友氏內有叛亂(高橋鑑種)由毛利氏佔優勢,

但當毛利氏轉向出雲國一帶的征伐行動,最終使尼子家滅亡,在北九州的豪族們只得暫時屈服於大友氏。

當出雲一帶的征伐結束後,毛利氏再度介入北九州事務,甚至策反大友氏重臣立花鑑載。

在平叛(高橋氏)久戰不利之下,全軍轉往討平立花鑑載。

雙方互有攻守,多達三次的大規模戰事。

在大友家的主持下毛利氏東面的豪族與尼子家、大內家(大內輝弘之亂)的復興勢力試圖再興

並且逐漸與織田領地接壤、對抗,

後院起火的狀況使得主力必須平定,也使得毛利與大友的正面交鋒逐步轉向拉攏鄰近豪族(可以類比為冷戰時代美國與蘇聯的較勁)

南方的四國也在這時有了較大規模的戰爭,

e0040579_3182291.gif

伊予國的河野氏、西土佐的一條氏爆發鬥爭,雙方各有後盾,

前者是以新興的毛利氏作為後盾;後者一條氏則是透過聯姻的方式拉攏九州的大友氏。

甚至因為利益一致,擴大成大友-一條-宇都宮/毛利-河野-西園寺。

基本上將九州、四國、中國地區連成一塊。

在北九州毛利與大友爭鬥之際,河野家主動對宇都宮家進攻,起初十分順利,但在重臣重病退出戰場後,

一條家當主-一條兼定組織領內與西伊予的部隊北上反攻,河野軍潰敗,但在尋求毛利家救援並且主力軍到達之際,

以一條家為主的聯軍潰敗,宇都宮家被迫投降。

ichijou-kanesada.jpg

一條兼定(1543~1585)

一條兼定的敗退,使原先不穩的一條家有了更大危機,領內領主的不滿持續加溫,

而一條家以伊予為目標的征伐,也促使土佐國內長宗我部氏的崛起。

 

四國政局變化

一條兼定的敗退使其威信盡失,長宗我部氏當主元親利用一條的伊予攻略時期,

早已將原先領有中西部一城的岡豐城,逐步征服本山氏、安藝氏,並且透過聯姻關係、安排弟弟們成為東土佐豪族們的家督,

逐步統一東土佐,讓土佐一國逐漸走向長宗我部-一條的關係。

但一條早於多年前有恩於長宗我部家(主持元親之父國親回歸岡豐城)。

因此元親利用外交工作逐漸將傾向一條氏的領主豪族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200px-Tyousokabe_Mototika.jpg

長宗我部元親(1539~1599)

利用一條兼定與重臣土居宗珊不和、家臣流放兼定,擁立其子一條內政為新家督,主張迎娶元親之女使一條、長宗我部家和解之際,

元親欣然同意,並給予一條內政一個空殼地位,不復以往的威勢。

流亡的兼定尋求大友家的支持,並且皈依基督教,準備捲土重來,由於要使土佐國改宗基督教,使原先支持兼定的家臣與寺院陷入恐慌,

使得兼定在1575年的四萬十川戰役大敗,元親正式統一土佐,並且利用姻親關係(齋藤利三)聯絡明智光秀,

最終得以與織田信長同盟,共同對抗盤據於阿波、讚岐的三好勢力,

在兩相夾擊下,元親得以勝多敗少,在阿、讚攻略獲得豐厚成果,甚至利用毛利氏在中國方面遭遇織田大軍來襲地必須對抗的局勢下,

在1580年,僅有三好家的十河存保、讚歧的香西佳清以及伊予的河野氏等少數勢力對抗長宗我部軍勢。

信長因接受三好氏的求援,且無法容忍元親在四國的坐大,於是派遣四國方面軍意圖使其屈服,

此時,力主兩家和平的光秀派信告知元親局勢的嚴重性,

使元親不再有攻勢,但本能寺之變的發生,又使得四國局勢再度變化.......

 

九州政局變化

下載 (5).jpg

當大友的目光轉向與大內、毛利(先後順序)的鬥爭之際,

兩勢力的崛起大幅影響日後九州的政局變化。

首先是島津家。

Shimazu_Takahisa.jpg

島津貴久,島津義久、義弘、歲久、家久之父(1514~1571)

貴久將島津家分崩離析的狀態復興、統一島津家,意圖恢復原有的舊領地-薩摩、大隅、日向國。

這些願望由其子逐步完成,在1572年的木崎原之戰以寡擊眾,使位於日向的強敵-伊東氏布入日落的狀態。

並且與日向北部的土持家合作,共同瓜分伊東領地,伊東家逃亡至大友家,尋求大友家協助、再興。

土持家由於北方面臨大友家的壓力下,從大友家轉投島津家。

大友家當主-大友宗麟將家督讓予其子義統,並且消滅土持家,早就改宗天主教的宗麟試圖在舊土持領地傳揚天主教,

Otomo_Yoshimune.jpg

大友義統(1558~1610)

並且親率大軍南下建設天主教王國,伊東家當主與家臣受此刺激開始對島津家進行反攻。

駐紮於土持舊領地的大友軍配合南下,在1578年侵攻日向國,爆發高城川(耳川)之戰,大敗而回,旗下的領主與重臣大多戰死。

大友家在慘敗後,試圖向島津家尋求和解,不果。

最後由於信長為攻伐毛利家,主動介入紛爭,大友家、島津家停戰。

島津家轉而由西南往北的方向進伐。

而盤據於西北的龍造寺受惠於高城川之戰的影響,擴大領地。

 

下載 (6).jpg

龍造寺隆信(1529~1584)

jpskmapv1.2.jpg

隆信接任家督之際,龍造寺家勢力弱小,甚至後來由於外交立場,丟失居城。

而大友宗麟支援隆信,回歸居城-佐嘉城(1553年),並且聯合侵吞少貳家在肥前的領地。

在共同利益消失(少貳家滅亡)、大友家在肥前安排人事使雙方展開鬥爭,毛利家主動聯合隆信,龍造寺與大友之間的戰爭正式展開。

1570年,大友對於佐嘉城展開全面包圍,但是在隆信與重臣鍋島直茂(信昌)夜襲後,大友軍戰敗。

這場戰役為今川之戰,隆信自知無法持續與大友家對抗下,與大友家和解,大友家承認隆信的領地,但須接受大友的指揮。

在高城川戰役前,龍造寺基本上在不影響大友家的情況下逐步擴張。

甚至暗中與島津聯手,在戰役之後伺機奪取大友領地。

 

今山之戰、高城川之戰的戰果促使九州走向三方爭霸的局面。

在1580年代更是有驚天動地的改變。

至於有何發展,請待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AllenLinH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